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8章 海道第二十七

關燈
第28章 海道第二十七

走到一處崖邊,李鑒停了下來。孟汀原以為他又要若無其事地回身換路,目光越過他的肩頭,竟一時恍了神。

這終南山谷之中,居然還有一個城鎮。

“這先前有子午道,涪陵荔枝經此道,只需三日便到長安。後來武關道通,子午道逐漸改為百姓所用,周圍便漸漸聚了人。”李鑒用手指點著道,“這是子覓從前與我說的。”

子午道。

這已經是個很遙遠的稱謂了。

他們自崖側石道上一路下去,路遇幾個砍柴翁。那些人負著沈重的柴薪,在狹窄的邊道上躞蹀,望向他們時便道:“午炊將歇了,二位司吏速速速。”

“很少有外人會進子午道,因而世稱此處為小桃源。”李鑒回身,輕聲對孟汀說著,“一般來此的生面孔,大抵都是歸涯司的人。”

石道的底部落在一線天之下,周圍有些昏暗。覆行數十步,果然豁然開朗。

二人越過一頭正在俯首吃草的黃牛,自薄田梗上過去,入了磚瓦之間。炊煙仍不少,已有人抱著農具坐在石街旁談天,清澈的渠水從人腳下奔過。他們也不看這二位生客,自顧自飲酒或睡去。雲天外有人吹折楊柳,聽其聲色,似是胡笳。

向鎮子中央去,眼前開闊起來。渠水都匯入一方八卦潭,而那潭後立著一座三進古屋。繞到正門前一看,其門前上書四個斑駁大字:“謝氏宗祠”。

“這件往事,說來話長了。”

明帝駕崩,遂發七王之亂。京畿之地,烽煙四起。開國之時,天聖帝曾令天下豪族盡遷入長安,此時一朝禍起,各世家先後倉皇出奔。謝氏一門出了長安,來此絕境定居,以待時局平覆。

卻說謝氏有一子,單名一個潮,字海道,禍起時正在長安游學。同游的都是些豪族子弟,其中最投機的是何氏子檀潛,另有當時剛剛襲位的燕王李執——當時世上尚無李長卿。

三人時常聚在一處,賭書對酒,從西羌戰局漫談到東瀛異聞,興起時提筆共揮,乏了便相與枕藉乎鬥室中。

若一切順利,他們在弱冠後再不濟也能以恩蔭入仕,於爵位之外謀一官半職。

但變故是少有征兆的。

李執幼時養在宮中,儲君李湛於其如兄如父。聽聞洛陽陷落時,他帶著幾個走卒打馬疾奔過洛水,殺反賊數十才得以入城,尋到了李正德。

在一片焦土的洛陽城,他等到了在燕王府的伴讀錢穆,也等到了千裏來投的謝何二子——二人來時在官道上殺了一頭豺狼,救下一個總角的孩子。問那小童姓甚名誰家在何處,也道一概不知,三人便將那孩子帶在身邊,又派快馬將幼子李正德送回燕雲。

於上陽宮的斷壁前,何檀潛跪諫李執,要其收拾李湛舊部,以洛陽為根據,舉盡兵馬,入主長安。之後何檀潛又率軍平河東,將那七王餘部逐個擊破,多方招降,號稱所部百萬,官拜至大司徒。

而謝海道一直在李執身側為謀臣,不願受官,最後只領了個少師的虛銜,帶著那狼口之下救來的孩子長居於子午道謝家鎮。

天下初定,二人同列淩煙十二將。何檀潛手握全國軍務,日理萬機,閑時唯同謝海道通信。那謝海道出身名門,本是東床袒腹之人物,隨李執戎馬數年,又重拾了管弦譜曲。一日,他向何檀潛寄了新編的八聲甘州,所用東坡章句,唱曰:

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

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本是姓名出處,玩笑一般,何檀潛卻聽出其弦外求致仕之意。他只回信寬慰了幾句,不想過了幾日,李執來見他,說這謝海道上書言謝氏一族在戰亂後已遷回原籍江寧,自己有歸根之意。

當時何檀潛也未多在意,空閑時到子午道找老友喝酒,聽少白頭的謝海道手舞足蹈地講述他是如何搜羅長安工匠為自己造出一艘正帆船,要從長安原入黃淮,再由黃淮入海,海道於南,歸於江寧,隱入會稽,長居東山。

何檀潛身上擔著千鈞之重,自知難出長安城,卻也同謝海道定了個三年之約,說若自己能在此間蕩平西羌,必然載酒萬裏赴東山,且共把酒祝東風。

仿佛是話音剛落,雲中戰亂方起,黃沙之外,生靈塗炭。自言穩坐長安中軍帳的何檀潛這一會連發十二道金牌,連同自己也去了那關山,眼睜睜看著流血漂櫓、屍橫遍野。

其後史書稱此為雲中首役,豫軍大勝,以萬骨枯成就前代雍昌侯之輩。對了,幼年孟汀便是在那時與母親失散,從此與父久戍雲中。

回長安的路上,何檀潛日日冥思。

為將經年,他第一次思索戰爭、命數與死亡,像當年那個學生一樣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何檀潛想同李執深談此事,可座上帝王李長卿卻依然不是那個從燕雲十六州來的少年。他的眼中,全是封狼居胥。

就在何檀潛回到長安後的第一個春天,有信傳來——謝海道病卒於江寧。

此時距那三年之約唯有一個夏天。

“我卻有一個疑問,這何檀潛的事,你是如何知道這麽清楚的?”孟汀在李鑒身後,邊用火折子燃香邊道,“此人畫像在淩煙閣,我看過幾次。只是如今,此人不知所終,也算是蹊蹺。”

李鑒接過他手中的香火。二人站在祠堂中庭,面對數排落灰的靈位,前掛有謝氏初代家主的畫像,其上朱紅色都將脫落盡。他將香敬了,佇立片刻,引孟汀去看一方排位——其上竟不曾落灰,似是有人常常擦拭。

仔細一看,其上書:公謝氏潮之位。

無供奉之名,無官職謚號。

“何檀潛一聽聞這個消息,立即趕往江寧,親自為謝海道主喪,慟哭三日,將其靈位奉回子午道謝氏宗祠。”李鑒指尖掠過那行字,“之後何檀潛削發為僧,入大相國寺,是為我朝灌頂國師,二更是也。”

何檀潛,便是二更。

“竟有此事?”

“我生母恰在當時喪命,我亦身中寒毒,被送到師父身側。而那狼口逢生的小孩兒,也被師父帶在身側,練為比丘死士,就是我的師兄三徹禪師。”李鑒回身,註視著他,“孟觀火,人世種種,荒唐如此。”

仿佛是史書由稗官補上缺漏,從當年長安游學到此時黃泉青燈,已然隔了山萬重。

“如此,如此。”孟汀隨李鑒向祠堂後過去,“那這與許鶴山此行有何關聯?”

“許鶴山要去江寧暗查謝府,二更方丈替他為書一封,算是拜帖,叫他們不要生疑。”李鑒道,“師父對謝海道,可謂誼切苔岑,謝家欠師父一個萬裏送歸的情,如此還上,也不可謂是不仁義。”

“這不簡直是讓方丈出力,去抄他故友的家嗎?”孟汀偏過臉去看他,“李翰如,你真是壞透了。”

李鑒笑著將他的面頰輕輕一推,邁著步子輕捷地向前走。

前頭有弦歌聲。

繞過半屏照壁,便是出了祠堂。此時已夕陽斜照,暮山四合,那一池清水波光粼粼,似有碎金。一僧人背對他們,抱著一只月阮,信手撚著弦。李鑒認出那是三徹,不再往前,只站在他身後,聽他從胡笳十八拍唱到,八聲甘州。

有情風,萬裏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孟汀恍然,難以將三徹與那故事之中的小兒重合在一處。三徹卻唱罷站起身,對著潭水中的倒影行禮,再回身道:“侯爺,許久不見。”

“正好,師兄。”李鑒笑道,“這局將布完了,我來此,請你與我共觀。”

【作者有話說】

這一章把正文前的時間線全穿起來了。

《晉書·謝安傳》載:謝安雖為大臣,“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造諷海之裝,欲經略初定,自江道還東。雅志未就,遂遇疾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